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明天继续苟且

Posted by xqiushi on Saturday, August 13, 2016

1.引言

最近超喜欢这个歌。觉得他是专门为中年危险的人所写。我曾经就是那个少年,多年后我又关心我膝下的少年。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也许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跟他一起寻找那片海。

物理科学那么发达,却没有时光穿梭,我看不到那片海。
生物科学那么发达,却不能返老还童,我等不到那片海。

我现在所有的折腾,只为了预见那片海。

尼采说:

我之所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没有思考过那些不是真正问题的问题。我从来没有浪费过我的力量。

我知道这种探索可以让我一无所获、万劫不复。但是那有怎么样:

我们Ready(准备)在春天撒播花瓣时,并不是为了秋天的果实,而是为了这一刹那的妄想。

以前一直觉得最聪明的大脑应该是清楚的了解现状,能理解所有事情的原委,然后开心地活在当下。而激烈的现实告诉我:

真正聪明的大脑在于预见未来

虽然我们能预见的未来一定是假的,只要我们掌握足够多的信息、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预测模型等等条件,你的预见可以无限接近未来。就好像是:[1][2]

2.一屋不扫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大意是说: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积累,才能做成一番大事业。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从最小单元开始行动。其实这个行动还有一个听着更牛逼的名字: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她有一个乳名叫学徒。几乎所以有的行业都会提供相关的职位和岗位。也几乎是所有人都是必须从这一步开始的。

那此说一开始就要做改变世界的工作,而不要做这种打杂碎工作的人就得注意了,如果没有合法边缘性参与你就连扫屋的机会都没有。你只有通过学徒这种方法,你才能从非常低的起点,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核心的学界,开始你的扫天下梦。[3]

苏格拉底说『这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那更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当你发现老师告诉你是错的时候肿么办呢?学徒那应该也跟学生差不多吧。想想现在的学校,只要你做到,与同学保持一致,遵守规矩。就能获得听话、好学、聪明的好评;当你的老师说你很有思想的时候,往往会惹来爸爸妈妈怀疑的眼神。此时,你工作中的老师觉得你有思想的时候,那就是你职业悲剧的开始了。

我相信你们的学徒时代不会有批判性的学习,因为你才从学校出来,很少有人具备这个能力。即使你有这个能力也不要在这个时候使用(想想上面尼采说的话)。

做学徒必须是盲从开始,也是是极为重要的,为什么?假设你都知道如何批判了,那还有学的必须要吗?你的身份还是学徒吗?所以你需要建立新的框架,建立框架包括接受偏见,当你偏见接受到一定程度,拷贝老师到一定程度,你自然会理解,那个偏见产生的原因。[3]

值得一提的是,正常把老师拷贝得差不多的时候,学徒成长和突破,这时候应该有批评性的思维了。但是我们石头大脑总是懒惰,更多的人是苟且于眼前,当然也又是另一个现实。

3.扫累了

不仅在学学徒时会累,过了学徒期的人在一定的时候内也会感觉到累。简直怀疑这个公司的构架或工作本身的难度问题了。其实不仅是这方面有原因,有一种内在的原因,很多的终其一身也不会明白:

声望会一点点地改变人们的爱好,你需要绕开那些表面名利双收的事情,因为后者需要加上那么多名,那么多钱,才与你喜欢的事情打成平手。[4]

而网友们常常调侃的是:别跟我的谈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大多数人,工作仅仅是为了适应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这种呐喊的背后含意是:Do what you love(做你喜欢的事)。然而,生容易,活很难。那么,演绎一下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行吗?先解决面包问题;再追求“爱情”。许多研究表明不建议采用这种两者兼具的形式,而是建议我们追逐内心乐趣。因为诞生于一百年前的那些动机理论已经老去,需要被「自我决定论」取而代之!

有人说人类历史上的一百年虽然不长,但是相对于当今信息高速传播的社会局面,造成生活各方的节奏快速化了,今天的一百年相当于古代的几个世纪了。这也是“相对论”:[5]

引申的现实意义:t 是静止时间(现代时间);T 是运动时间(古代时间)。古时候我们仅仅撒网求鱼,生活节奏速度V很时,V/C近似等于0,这是T = t,一天就是一天。而现代我们要上网求(美人)鱼,设生活节奏速度V接近C,假设(V/C)的平方等于3599/3600时。奇迹就发生了,原本一个月(t的单位是天)可以搞定的事,现在一晚上就可以搞定了。所以不要再用一百年前的理论来吹牛逼了,需要使用新的了。自我决定论源自心理学家怀特:

在发展能力中,比起只通过满足基本生理需求进行奖励,任何动物都更多受到好奇心和兴趣的驱使。[4]

简单的说,忘鱼而钓。把你的注意力转移到钓中来,而鱼常常会是一种额外的收益。领导Z就对我说过,他坚持这份收入不肿么样的工作,原因在于几年或几十年以后,回首往事自己还有牛逼可吹,为社会做过那一点点的贡献,即使这个贡献渺小到比PM1.0还小。也许这也是我的坚持。其实我也羡慕甚至是嫉妒那些奖金几十万的人物。当我看到Deci与Ryan的研究就稍感安慰[6]。他们证明了怀特断言的正确:

奖赏会伤人。金钱等外部奖励反而会削弱人类的行为动机。人生并不是像马斯洛说的一样,在玩一个爬梯子游戏,在上一段时间解决温饱,接着在下一段时间谈情说爱。[4]

如果一个少年真心诚意地上网求鱼,一直却没有美人鱼上钩,就以为世界上不存在真爱,从此干脆寻欢鱼作乐。当真的有女孩喜欢他,他已经不再相信爱情。违背内在动机的“鱼”,会让他失去真正的“鱼”。

扫累了是国为我们迎合了太多的生活,而又不原意思忘记那片海。你开始变得不再苟且于眼前,这时需要你做一个真正的思考,回想你那片海,到底是什么?

4.猪一样的队友

有了内在动机还不够,很多工作毕竟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必须有多人参与配合协作。这里我又想起《魔兽》电影里麦迪文(Medivh)临死前对卡德加(Khadgar)说的那句临别忠言:

It’s the loneliness that makes us weak!

我觉得可以翻译成:孤玩必挂。 他似乎是给卡德加说邪能(The fel)的能量太大,你一个玩不起。最好像练玉女心经那样找个臭味相投的一起练。 我很期待《魔兽2》的到来,看看卡大爷是否领悟到合作协同的重要性。那么问题来了,为毛狗蛋(Gul’dan)就可以一个人玩得6呢?我喜欢调查的方式来寻找答案。游戏基告诉我:法术接口不适合。狗蛋是一个熟知萨满教义的术士,而麦迪文奥术法师。邪能对术士有更好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支持。 并且具我对游戏的不完全了解萨满祭司是可以治疗的职业,所以狗蛋孤玩都可以很6。 当然这只是插叙魔兽情怀。回正题了,我们工作中,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提供良好的接口来协同工作。工作的人,常常可以类比成是三种动物

基层,我们是小鸟,力单势薄,但可以有多种API; 中层,我们是骆驼,忍饥耐渴,API接口减少; 决策者,我们是鲸鱼,海阔天空,几乎没有API。

俗话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不管你是上述那类。总有一个相对懒蠢并存的猪友。并不是说猪友的人品问题,而是说猪友协同工作有难度,他们的API甚至比鲸鱼还少。更更更生要的是猪友不能形成一种环境压力:同侪压力。同事间合作的同时会有看不见的硝烟。就好比人们常说:

让你真正强大的是你的敌人[7]

同侪压力是什么?同侪压力就是如果我不熬夜把这东西搞定,我就会一辈子受这帮王八蛋同事的耻笑。同侪竞争不仅仅是工作结束就结束了,不会的,同事群或微信群里都有炫耀,S某某又升职了,B某某又拿到奖金……如果我们是猪,就会一辈子都在同侪压力中,抬不起头来。

当然你也不必对这种压力持悲观态度,一个优秀的公司(工作)环境,这种同侪压力会造成一种效果:被动进步。神一样的对手,天天都会督促你并提醒你,赶上或最好超越他们吧,不然会被耻笑(虽然不是真的耻笑)。

如果你发现都是猪一样的队友,苟且于眼前,请提醒他们记得那片海。

5.双环学习[8]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工作中,我们也一样,经常错误百出。当有人问题这个时,你一定会说或在心中默念:就怪和我协作那个王八蛋猪友小明害了我。无论如何这是小明一手造成的。必须由他/她来承诺改变,我已做得尽善尽美了。人生如戏,这类场景可能天天都在重复上演,只是演技差点而已。而「管理学科终身贡献者」克里斯·阿吉里斯却认为这一种错误的心理或行为:

即使是那些被认为是最聪明的人,也会犯这种错误,即使发现了问题也视而不见,躲避责任,躲避学习。他们出现习惯性防卫和熟练的无能的症状更严重。

正是自私的基因总是为了防卫而天天演出,结果越演越真,越演越像,入戏了,最终令避开尴尬成为了一种毫不费力、无意识的熟练行为。让真正的问题被隐藏在我们的视线里。

后来,提出了一套新的行为模式来解决应对习惯性防卫和熟练的无能的问题,称之为 Model II 行为模式,主要有三个原则:1) 有效信息的传递;2) 在信息充分情况下作自由选择;3 ) 由自由选择而产生的内在承诺。

行成于思,没有相同的叶子,也没有相同的思维。以前我总是给她强调不要猜别人的想法,那是因为我生活的经历不够。今天我很需要知道别人的想法,那只能求助于Model II模式了。 利用Model II 获取并纠正猪友们脑子里的主控程序,进而重塑他们的行为。任何复杂的战略分析都依赖于有效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检验结论。我们要善于利用讲道理、摆事实,用清晰的数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能否看到同事们换掉猪头,不再苟且眼前,而是一起奔向了崭新的工作小海了吗?

6.小结

期待霍金和山中伸弥的加油,还不如自己努力预见那片海。而行动科学家克里斯·阿吉里斯又告诉我预见是为了改变,改变是为了更好的预见:

阿吉里斯最反对的是「科学的首要目的是尽可能准确地描述真相」。 主流科学家专注于描述世界的存在而不是去改变它,可是如果不去改变它,怎么知道它的防御策略呢?缺乏这个,描述还真实吗?所以我认为,了解世界的最好办法就是去改变它。这个道理适用于任何个人实践。[8]

也许这与“真正聪明的大脑在于预见未来”并不矛盾,我想贪婪的人们预见的真实目的,不仅仅是看看吧,而是要去改变她。我们去改变的过程,也给了我们更准确的预见。行中有思,思中有行。

我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可以选择下半辈子继续苟且,或选择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最终我还得严重提醒一下,如弗兰岑在《自由》一书中曾言:

你必须按人本来的样子去接受他们,如果你想要有朋友,就必须记住,没有谁是完美的。

那片海,不管你怎么预见与改变相互进行,都会是不完美的。接纳不完美,放弃追寻无穷的真实,这才是最大的自由呐!

参考与注释

[1]. 此公式只是文学隐喻,现实生活中x、x2、x3一定不是实数。 [2]. 《我们所谓的真相》,小幻(公众号whisperbyme)。 [3]. 《利用未来与世界对赌》,安替。 [4]. 《如何成为内在动机驱使的人?》,阳志平。 [5]. 《从毕达哥拉斯一步跨到爱因斯坦》,七是。 [6]. 人总是不知不觉地成了阿Q,人脑总是这样爱撒谎,特别喜欢骗自己。人性总是这么的脆弱。 [7]. 最强大的敌人是自己和自己那颗石头般懒惰的大脑。 [8]. 《为何连最聪明人也逃避学习?》,开智学堂(公众号openmindclub)。